有的客户很急,一订货马上就要提货;有的客户,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准时提货;有的客户,粉磨系统配辊压机,只用两仓;又有的客户,粉磨系统配选粉机,却用三仓;还有的客户,开流用三仓……这就要求磨机筒体具有较强的互换性,这也是设计工作的一项现实要求。因此某公司对磨机筒体的设计工作有如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Φ3.8×13m水泥磨其长径比及造价较合理,很受市场欢迎,不妨拿这种规格磨机来说。
一、合理的磨门位置
1.1 合理的磨门位置减少筒体钢板数量
磨门位置、数量及筒体长度决定了钢板的块数,一般筒体的长度是确定的。磨机仓数及规格决定了磨门的数量,合理的磨门位置显得比较重要。
如图一所示,Φ3.8×13m 水泥磨则需要6块钢板,其中磨头磨尾需要宽度为1127.5mm的钢板,购买这个宽度的钢板不太现实,只能用宽的钢板切割而成。这样切割后还需要再焊接,制作成本加大,焊缝数量增多,对筒体的质量有害无益。
图一
图二
如果在设计时将磨门位置做适当调整,则情况会发生一些变化:
(1)钢板无需切割,减少用气与用工,降低成本;
(2)短筒由六节减少为五节,节约加工费及结构周期;
(3)错开危险断面,如图一所示,其中一条焊缝几乎在中间,当然不科学。
1.2 合理的磨门位置增加筒体的通用性
如图三、四所示,这种筒体既可用于两仓磨,也可以适应三仓磨的要求,如客户对分仓有要求,移动隔仓的位置一样可以实现。
图三
图四
二、优化焊缝结构形式
如下图所示,锥体与滑环的焊接,国内有些大型水泥设计院采用如图五的焊接形式,但我个人认为欠妥。
图五
(1)焊缝的可靠性,此处的焊缝要求很高。停靠锥体传递扭矩,如图五的焊缝,一般只适用于手工焊接,手工焊接的焊缝质量不可同自动焊相比,且这种焊缝形式很难探伤检查,因而尽量采用图六所示适宜自动焊的焊缝形式。
图六
(2)锥体加工麻烦,一般用钢板切割成几块扇形,卷制拼焊而成,修整后加工剖口,如图五需要加工双剖口,较图六的剖口来得麻烦。
因此建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我们的设计,增加磨机筒体的互换性。
-END-
往期热门
作者:王冬生,郭文武,储小虎
来源:《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果您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zhandi.xu@cement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