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粉体圈报道了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侯宪钦教授用传统球磨机生产D50可达0.5μm的α氧化铝粉体工艺技术后,业内有人发声认可该工艺技术的成熟,更多则在震撼之余提出疑问和不解。
现在,还没等到4月扬州氧化铝会议侯教授的报告,他的课题组就又把钛白粉攻下了。
钛白粉的莫氏硬度小于7,相比莫氏硬度高达9的α氧化铝来说易磨性更好。因此,粒度分布和能耗相结合,从实战出发给生产带来效益提升才是关键所在。
课题组公布的数据如下:
1、入磨粒度200目,出磨粒度D50=0.313μm、D10=0.235μm、D90=0.411μm;
2、40吨球磨机装料30吨,介质为高耐磨氧化铝陶瓷球;
3、湿法球磨时间4小时,能耗相当于砂磨机的20%左右。
如此技术得以推广,那将会给砂磨机的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呢?
会不会也给近期价格飙升的钛白粉市场降温呢?
侯宪钦教授课题组湿法球磨钛白粉粒度分布图
笔者特地向侯教授请教,整理了球磨机超细粉磨工艺技术的几个重点,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首先是介质球的级配(即介质球有大有小的合理搭配)
2、 其次就是介质球的平均球径(微球介质决定出磨粒度);
3、 再有就是球磨机的填充率(料、球、水占比合理);
4、再就是磨机转速的控制(追求卸落式,避免抛投式)。
以上简单总结当然填不饱肚子,在4月19日扬州召开的全国氧化铝粉体制备与应用技术交流会上,侯宪钦教授的现场报告才是正餐。
粉体圈作者:启东
粉体圈--粉体从业人员的生意和生活圈子
粉体圈交流QQ群:178334603
微信群请加客服微信申请:13168670536
(备注:公司名+加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参会企业名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