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氧化锆球量的选择
(1)球磨机工作时,它的效率一般取决于每个锆球所做功的总和(撞击次数和撞击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每个锆球的效能,这就要使沿不同轨道(轨迹)运动的锆球,以尽可能不发生碰撞为限。
(2)装球量过多,锆球间相互压叠,不能充分发挥每个锆球的破碎能力,同时,增加了动能消耗;过少,虽然每个锆球的破碎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总的破碎能力还是有限;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装球量。
(3)当球磨机的转速既定,装球量为百分之三十时,球的运动以滑动为主,但已开始出现倾流;当装球量超过百分之四十时,球的运动以倾流形式为主;当装球量达到圆筒总容量的50%时,由于球群表面正好处在圆筒的直径线上,因而很容易产生倾流。倾流是球磨机生产所需要的,因此,装球量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是比较合适的,且以接近二分之一最为理想。
(4)按实验室实际结果,圆筒内锆球填充量为40%时,产量最高,而生产中一般锆球的填充率在35%左右,即保持装球体积比水平中心线要低。
装球配比的选择
确定了合适的装球量,还要选择合适的装球配比,考虑因素主要包括锆球大小、球径级数、各种规格球所占比例等。合理的锆球级配是达到粉碎要求的关键,直接对粉磨效率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球磨机产量。球磨机中锆球的主要作用是对物料进行冲击破碎,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研磨作用。确定锆球级配除了要考虑球磨机规格大小、球磨机内部结构、产品细度要求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入磨物料的特性(易磨性、粒度大小等),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锆球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力,物料的硬度大,选锆球直径大;
2、在保证足够冲击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研磨体直径,增加锆球个数来提高对物料的冲击次数,以提高粉碎效率;
3、锆球要有一定的控制物料流速的能力,以保证物料在磨机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被充分粉碎。
(1)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是二级配比以及多级配比,一般多级配比遵循,大、小球少,中间球大,即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如上表所示);而所谓两级配球法,就是使用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且二者直径相差较大的锆球来进行级配。
(2)其理论依据是,大球之间的空隙由小球来填充,以充分提高锆球的堆积密度。大球可对物料进行冲击破碎,提高磨机的冲击能力和冲击次数,符合研磨体的功能特点;而小球可填充大球间的空隙,提高研磨体的堆积密度,以控制物料流速;另外,还可以将空隙中的粗颗粒物料排挤出来,置于大球的冲击区内。
(3)一般粗矿粒要大锆球打击,细矿粒需用小锆球磨,大球过多,磨不细,表现为欠磨;反之,小球过多,表面积大,过粉碎会增加,同时由于大球过少,球打击力不足,会形成所谓过磨和欠磨。所以正确的确定最大和最小球的尺寸,对合理装球、提高磨矿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两级配球法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1)大球直径的确定。取决于球磨机规格大小、入磨物料的粒度和易磨性。一般以多级配球中的第二级球径为准。如某台球磨机在多级配球中最大球径为100mm,进行两级配球时就应选择直径为90mm的锆球。
(2)小球直径的确定。取决于大球间空隙的大小,也即取决于大球的直径大小。通常情况下,小球直径取值为大球直径的20%-30%比较合适。
(3)大、小球的配比。原则上应保证小球的掺入量不影响大球的填充率。一般小球占大球重量的3%-5%。